“一件事”改革助政务营商环境新提升
“高效办成一件事”是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我市始终以企业群众需求为导向,坚持改革引领与数字赋能双轮驱动,围绕企业、个人两个全生命周期,不断拓展“一件事”应用场景,发挥“一件事”牵引作用,切实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体验感和获得感,助力“太舒心”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以全生命周期为引导,“一件事”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在落实好国定、省定“一件事”清单基础上,各部门协同发力,累计推出“一件事”76项,其中我市自主创新“一件事”36项,包含人才创新创业“一件事”、工程渣土消纳场所入库“一件事”等17项涉企“一件事”以及入学、置业等19项个人“一件事”。“一件事”应用场景已覆盖企业从准入准营、工程建设到注销退出,个人从出生、置业到身后两个全生命周期的多个主要节点。今年以来,各类“一件事”累计办理87.5万件,同比增加3.8%。
以数字化赋能为推手,“一件事”办理质效显著提升。通过系统整合、数据共享,在“太e办”设立“高效办成一件事”专区,提供证照自动调用、智能核验、智能填充和智能导办等功能,36项特色“一件事”平均压缩审批时限70%,压缩跑动次数91%,压缩申请材料71%。如土地出让税费缴纳及产权证登记“一件事”,新增用地企业可“零跑动、零材料”完成全流程事项;出生“一件事”以“零材料、掌上办”的形式,为57.7%的新生儿一次性办理户籍登记、医保参保等4个事项。
以“一类事”服务为目标,“一件事”集成改革迭代升级。推动“一件事”改革从“单点攻坚”向“系统构建”转变,将改革目标由解决“一件事”逐步向办好“一类事”迭代升级。如推出了投资促产“一类事”,融合“水电气网联合报装”“建设项目开工”“建设项目联合验收”等5个“一件事”,整合15个部门34个事项贯穿企业“投资-建设-投产”全周期,应用“三线平行”“桩基先行”“分段验收”“验登合一”等创新举措,实现“拿地即开工、验收即登记、竣工即投产”常态化运行,目前已为超2100个项目开工投产提供服务。
进一步落实上级关于“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管理和常态化实施工作要求,围绕“双平台、全周期、增值化”三大重点发力,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加强部门协同和服务集成,全力实现政务营商环境新提升。
加强双平台融合提升。线上加强“太e办”平台建设,推动各部门的企业群众办事应用、网站、移动端向“太e办”整合,完善“进一网、自主办、办所有”服务功能。升级“一件事”专区,引入“AI+政务服务”,创新“智能导办”“智能预填”“智能核验”等服务,提升企业群众线上“一件事”办理体验。线下建强政务服务大厅企业综合服务专区,加强与市企业服务中心配合联动,打造“一站式”企业服务枢纽。配强专业“帮代办”队伍,为办事企业提供市场准入、投资建设等领域“一件事”导办帮办服务,充分发挥“一件事”改革成效。
完善全周期场景覆盖。对照国定经营主体全生命周期重点事项总体清单和年度重点事项清单,对全生命周期各个主要节点涉及事项进行细化梳理,根据企业生产实际需求,在企业准入准营、招聘用工、纳税缴费、经营发展、工程建设、注销退出等各关键节点创新推出更多特色“一件事”服务,实现“一件事”全覆盖。如针对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的不同特点,协同工信、商务、科技、市场监管等多部门分析挖掘企业实际需求,探索推出更多有针对性的服务企业“一件事”应用场景,进一步提升我市营商软环境。
探索增值化服务改革。以推动“一件事”向“一类事”迭代升级为抓手,进一步拓展涉企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在基本政务服务“一件事”基础上,叠加中介、金融、人才、法律等关联度高的增值服务事项,形成“政府+社会+市场”的协调服务生态,打造订制化、套餐式、模块化的为企服务“一类事”新场景。如可结合我市“3+3”产业链发展需求,探索推出覆盖“项目落地-建设-生产-升级”全链条,包括招聘培训、法律咨询、检测认证、金融融资、市场推广等各类增值化服务的产业全链条“一类事”,赋能产业竞争力提升。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